close

齊-寶力高
  中新網12月25日電 齊•寶力高1944年出生於美麗的科爾沁草原,13歲進入內蒙古民族劇團,師從馬頭琴演奏家桑都愣。大自然的人傑地靈、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和老師的諄諄教導讓他成為了馬頭琴的一代宗師。在從事馬頭琴藝術創作的50餘年來,他改革傳統馬頭琴,創下多個第一:創作了馬頭琴史上第一首齊奏曲目《鄂爾多斯高原》、出版了歷史上第一部蒙漢雙語馬頭琴演奏法、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馬頭琴樂團……帶著鐘愛一生的馬頭琴走向維也納金色大廳,讓悠揚的琴聲穿越民族和地域的局限,傳遍世界的角落,成為中國的帕格尼尼。因對馬頭琴的改革、創新、發展和走上正規化的高等藝術教育之路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齊•寶力高獲得“2014中華文化人物”提名。
   改革:讓馬頭琴從傳統走向現代
  馬頭琴在蒙語里稱為莫林胡爾,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一千多年來,已經成為蒙古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說起馬頭琴,齊•寶力高有著形象的比喻:“馬頭琴是有腦袋的樂器。有了腦袋,他就有了五臟;有了五臟,他就有了靈魂;馬頭琴是能和天地說話的樂器。”齊•寶力高收藏有上百把馬頭琴,每一把都有著特殊的感情。在他的眼裡,馬頭琴是朋友,是老師,是這輩子、下輩子都離不開的生命。
  相比於今天的輝煌成績,馬頭琴藝術,無論是在製作工藝,還是演奏藝術,都經過長時間的“改良和再適應”的艱難過程。50多年間,齊•寶力高對古老的馬頭琴進行了三次改革,統一了弓法和指法,把音鼓的皮改為木面,一改傳統馬頭琴的形制與聲響,使它音域寬廣,音色渾厚而深沉,極具感染力,或激昂振奮、或如泣如訴。同時他深度研習小提琴等西洋樂器,“洋為中用”,運用到馬頭琴曲的製作中,創作了近百部經典馬頭琴獨奏、協奏曲,占當今馬頭琴曲80%以上,其中《草原贊歌》、《萬馬奔騰》、《草原連著北京》等作品旋律上口、家喻戶曉,諸多曲目已成為金曲,為世人所賞譽。
  傳統馬頭琴以獨奏為主,不同蒙古族部落的人演奏馬頭琴的方法也都不一樣。在總結各地演奏技法的基礎上,齊•寶力高又開始革新馬頭琴的演奏技法,極大地豐富了馬頭琴的表現力和感染力。1986年齊•寶力高召集了一批馬頭琴演奏者,成立了“野馬”馬頭琴樂團,這個以培養馬頭琴人才和傳承馬頭琴藝術的樂隊,使馬頭琴藝術從一人獨奏的恬淡變為了群體演奏的澎湃。三十年光陰錘煉,野馬樂隊奔跑著前進。2001年8月,一年一度的國際馬頭琴藝術節在呼和浩特拉開帷幕,齊•寶力高率領著他的1000多人軍團演奏《萬馬奔騰》,雄渾激昂的馬頭琴曲迴蕩在草原的上空,並打破世界吉尼斯世界紀錄;2005年8月,這首氣勢磅礴的樂曲又響徹在了維也納金色大廳,在場每一位觀眾都被深深震撼,齊•寶力高也成為至今為止唯一一位走進世界音樂之都舉辦專場馬頭琴音樂會的中國演奏家;2008年北京奧運會盛大開幕,齊•寶力高又率團隊在開幕式上奏響了馬頭琴曲,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馬頭琴藝術的魅力。
  變過去音質不標準,音色不清晰的馬頭琴為穿透力大,音域寬廣的新式樂器,變過去民間藝人手中的謀生工具變能與交響樂團合奏的現代樂器,齊•寶力高為蒙古族傳統馬頭琴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傳承:讓民族文化從區域走向世界
  雖然走遍世界,但齊•寶力高仍將馬頭琴作為與家鄉文化不可割捨的紐帶,為了馬頭琴藝術的傳承後繼有人,齊•寶力高致力於馬頭琴藝術的推廣。他在國內外舉辦馬頭琴培訓班數百次,培養出眾多的馬頭琴藝術人才,傳承和發展馬頭琴藝術上的努力已經有了回報。 馬頭琴音樂和馬頭琴相繼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批馬頭琴培訓學校相繼在內蒙古興辦起來,馬頭琴藝術也迎來了嶄新的發展契機。2011年,“齊•寶力高國際馬頭琴學院”在錫林郭勒盟正式成立。2013年,“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齊•寶力高馬頭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成功演出,再一次讓世界矚目。在他的努力下,這項原本只屬於草原的民間音樂形式,打破民族和地域的局限,傳遍世界各個角落。
  如今五萬餘弟子遍佈世界各地。熱愛馬頭琴的人來自天南地北、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學生共同相聚在美妙的琴聲下。
  “我深愛自己的祖國,要讓馬頭琴藝術成為民族團結的一條紐帶、民族溝通的一座橋梁。”作為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為蒙古族瑰寶馬頭琴藝術的發展、為中華民族音樂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的貢獻。
  “中華文化人物”是中國首個專門針對全球華人文化領域的人物評選活動,自2009年12月正式啟動,今年已是第六次舉辦。“2014中華文化人物”活動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主辦,頒授典禮定於2015年1月6日在武漢舉行。1齊-寶力高齊-寶力高  (原標題:馬頭琴演奏家齊-寶力高獲2014中華文化人物提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jmwni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